学生风采
社会现象调查报告 ——关于春节拜年给压岁钱的调研
社会现象调查报告
——关于春节拜年给压岁钱的调研
一、前言
1、调查背景: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在外奔波的游子都回到家乡;人们会去亲友家拜年,互相恭贺新年快乐,给压岁钱也早形成了习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推脱压岁钱”也成为了极具争议的问题。
2、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整理,分析数据,了解现状,探讨问题的原因的方式,最终提出见解与建议。
3、调查时间:2018年2月19日
4、调查方式:发放调查问卷(见附页)
5、调查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
6、调查对象:街上的市民(以成年人为主)
二、正文
1. 现状:拜年时,客人会给主人家的老人或小孩一个“大红包”,主人一般会推脱,十分“讲客气”。此外,“你给我家孩子500元,我就给你家孩子1000元”这种讲究“面子工程”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2. 分析原因
①从“压岁钱”的起源分析:
发红包的年俗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早期是老人家用红线把一种钱币形状的吉祥物串成一串,压在小孩的枕头下,给他辟邪,叫“压岁”。到宋代才开始送“真钱红包”,从民国以后又演变成红纸包钱,跟现在的红包很相似了。
②从送“压岁钱”的目的分析:
通过数据,发现大多数人对“推脱压岁钱”深感烦恼,认为没必要却要讲面子。大家认为有必要给红包,但不需要在钱数上大费周折,有心意即可。
三、总结
我认为通过此次调查,对拜年给压岁钱有了新的理解,也产生了自己的想法。我赞同走亲访友时送红包,但面值可以在20元到100元之间。像最新数据表明:广东省人均红包区区50元;这个富裕的省份在红包方面却很小气。不让人们把年终奖都用在了红包上,不让人们对回乡拜年有恐惧感,减少“推脱压岁钱”事情。让大家开心地收下“小额红包”,收下吉利的祝福,收下深切的情意。
附调查问卷及相关数据
请问您的年龄
A. 18—25 B. 26—40 C. 41—55 D. 55以上
②您的职业
③今年春节您是否有收(发)红包的经历?
A.是 B.否
④请问您收(发)红包时是否遇到推脱的现象?
A.是 B.否
⑤请问您收(发)红包的金额
A.1000以下 B.1000——2000 C.2000以上
⑥请问您是否经历过或见过推脱的现象?
A.是 B.否(答题结束)
⑦请问您如何处理此类情况?
⑧如何看待此类问题?
⑨请问您如何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