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室
固定资产的管理
浅谈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
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 甘桂珍
学校固定资产占据着学校资产价值总额中的绝大部分,它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科学有效地搞好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对于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其安全和良好的使用状态,创造美好的环境,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占很大比重。部分学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予以重视,财产的清查制度不严谨,甚至存在多年不进行实物盘点,无法及时的把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纰漏问题,导致固定资产丢失、损坏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学校内部财务管理责任制不健全,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的进行解决,财务管理权责分化不清,年级与年级、处室与处室之间的资产挪用未经审批便擅自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报废和变卖不按照财务管理流程操作,不按规定程序报批等现象经常发生。
一、学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造成学校固定资产潜在流失。
一是学校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核算:有总账,无明细账、无卡片账,存在账账不符。
二是增加的资产:不能及时、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如新购的固定资产只作经费支出,减少现金或银行存款,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使其资产直接在账外,失去控制。
三是减少的资产:该核销的账不核销,淘汰报废设备,出售的资产不办相关核销手续,长期挂在账上,名存实亡,造成有账无物,相关人员谁也说不清楚有多少资产,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四是“不记账”:学校为个人配置的电脑等公物,会计人员往往有意不记账;学校购置的图书、其它固定资产以及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未按规定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
五是“价不准”: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增加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设备购置不计运输、装卸、安装费用等。
六是“不交接”,学校领导变更及人员调整、调动时,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进行移交。
2、擅自处置,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部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在固定资产售出时不按规定程序处置,未委托评估机构评估,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批准,仅经单位领导同意后,擅自出售固定资产,擅自定价,随意性较大。一些单位交通工具、房屋不做国有资产价值评估,也不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就擅自变卖,有的将固定资产变现收入转入“小金库”,变为单位小团体利益,致使资产失去监控,存在严重的资产流失隐患。
3、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学校只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而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学校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有的学校缺乏内部控制,无健全的资产的领用、保管台账或记录,无定期盘点制度甚至长期不进行盘点。对长期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及时清理,尤其是计算机等更新迅速的设备,食堂用的锅炉、餐桌等不能使用时没有作报废处理,使不能报废的资产堆积一边无人管理,处于闲置状态。类似情况很多,再有部分领导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理过于轻率,造成资产的严重浪费。
4、报废、变相处置,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一是随意捐赠、随意赞助。一些单位领导不经集体讨论决定,不经上级部门及领导批准,不顾单位的实际情况,随意处置单位财产,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二是一些单位在领导升迁调动时,有些单位领导怕得罪人,不坚持原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贵重办公设备,通信工具,物随人走,最终固定资产变成私人财产,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5、监督机制不健全。
从目前固定资产的管理看,学校主要是财务部门,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校内部财务管理责任制不健全,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的进行解决,财务管理权责分化不清,往往账物分离或账账、账物不符,没有专人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
二、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1、严格遵守有关的财经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固定资产的意识
各学校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节约使用国家资金;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变卖,坚持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2、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有效、合理使用固定资产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的重要保证。只有加强日常监管,落实管理责任,才能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各学校应根据财政局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学校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并制订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1)建立固定资产请购制度。固定资产采购前建立采购计划与审批制度,需经学校研究决定才能采购,防止盲目购置、重复购置;采购过程中加强约束机制,防止自由采购、随意采购。
(2)加强固定资产验收、保管制度。学校取得固定资产的途径日趋多样,如购入、分配、自制、接受捐赠等,所有资产都应由资产管理人员、采购人、保管人和使用人共同验收,明确各自的责任,杜绝以次充好、质量达不到要求的产品,严把质量关。健全保管制度,避免有账无物或账外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存在。
(3)严格固定资产清查、报损制度。固定资产的处理、报损,要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定期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核对工作,明确处罚措施。根据资产管理需要,专门设立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定期开展财产清查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员的总分类账与会计室的明细分类账每月核对一次,会计室的明细分类账与财产管理部门的实物至少每年核对一次,做到账账、账证、账实相符。
(4)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对设备使用、保管人员进行考核和监督,并同岗位责任挂钩,对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好的给予奖励,对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误,管理不善,造成损失和流失的,给予处罚。
3、运用校产管理软件等网络技术,加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
由于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应改变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全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运行机制,借助校产管理软件,沟通、协调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能部门、使用部门和使用人,按系统设置的权限和程序规范地履行职责,对固定资产进行验收、入库、建帐、设卡、分布、借用、清查、处置、统计、报表等各项管理活动,将学校所有固定资产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有助于管理机构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透明度和效果。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可以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有利于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固定资产的监管
学校成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任组长,具体工作由校产办组织实施。年底进行一次物资清查,实现“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对学校的固定资产做到全面、实时与多维监管,使账账、账证、账实相符。固定资产总管理员平时要对各物资管理部门,进行经常性的固定资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部门管理员要随时对照系统管理软件,及时核对,保证所管资产安全完整。
5、重视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应定期或每年至少盘点一次。但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盘点往往因为人手少、工作任务重而流于形式,这也是账实不符等违规现象长期未被发现、整改的直接原因。因此,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从小、从细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等历史遗留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使资产的安全、完整得到充分保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6、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规范账务处理
会计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总之,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转变观念,建章立制,采用校产管理系统加强管理,在学校和总务处的领导下,我们真正管好用好固定资产,真正发挥其经济效益,使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