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
新洲一中(阳逻校区)2018届高考备考工作总结
新洲一中(阳逻校区)2018届高考备考工作总结
陈元城
在区教育局的英明领导和教研室的科学指导下,在学校党委行政的统一指挥下,我校2018届全体教师团结一心,克难奋进,取得了2018年高考辉煌的成绩。看着各项统计数据,感觉喜悦与遗憾共存;回忆三年的备考历程,觉得成功与不足参半。
一、喜悦与成功之处
1、2018届有一个睿智、务实的年级管理团队,保障着各项决策和规划具有合理性、科学性,敦促着各项计划和活动有序进行、落到实处。三年来,在学校领导的统一指挥下,在年级主管的带领下,年级分管德育工作的朱曙初主任、分管教学的宋秀安主任以及在年级担任教学工作的学校教科处胡东明主任和学校国际部王祖元主任等四位中层干部,他们时时事事都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年级的管理、决策、协调和督促工作中,他们克己奉公,豁达睿智,认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在全体老师面前,他们始终传递着正能量,发挥着积极推动作用,为年级各项工作能够科学决策和顺利开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2、工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从高一开学起,学校给2018届年级组下达了包含“两校、600分、一本线”三个考核指标的明确任务,并在各类大小会议上反复宣传强调,使任务深入全体老师心中,促使年级管理工作和学科教学工作时刻保持着较强的多样性和针对性。针对着三个不同的考评要素,年级组将全年级13个班分为两大目标阵营,其中两个小班在主攻“两校”的前提下,力争全部过600分,而其他11个平行班(包括一个文科班)则在完成“一本线”任务的前提下相互比拼“600分人数”。在此目标和策略的驱动下,全年级各班各科通过“抓两头促中间”的方式展开了激烈竞争,每一次大型考试,年级发出的数据统计表都会引起各班主任各科老师的热烈讨论和深刻反思,持续地促进着班科的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
3、年级组工作决策谨慎,工作计划规划细致。自2018届管理团队组建起,每逢关键事项和重要计划,年级组几位干部都要在认真调研、仔细分析、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作出慎重决策和详细规划。在学校定期召开的行政会上,学校书记校长等领导都会针对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近期工作特点、出现的问题作出具体分析和指导,这是年级管理团队极好的反思机会和学习平台。新生入校前,年级组拟定出“高一培养习惯,高二把控进度,高三稳住节奏”的主体思路,在课时设置时,果断在高一阶段和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每天减少一节授课时间,增加一节学生自主纠错、整理和消化时间;为培养学生纠错、整理和消化习惯,年级组统一印发《纠错本、整理卡》,并要求老师全收全批全督促;由于决策正确,规划具体,本届学生的学习习惯整体较好,自主学习能力大幅提高,很少出现在自主学习时间时“无事做、闹哄哄”的现象;为避免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为应对考试而放下教学进度的急功近利行为,年级组作出决定,只在没学期的其中与期末考试开展教师教学考核,而平时的月考只评估班主任的管理督促工作和班级学生的科目学习状态,稳定地控制住了各个时段的教学进度。
4、阶段任务明晰,教学定位准确。针对本届的高考目标,借鉴往届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届学生实际,年级组从高一起,就规划了整个三年的阶段任务和教学定位。在班级管理上,要求各班各科始终面向全体同学,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落伍;在教学上,要求各科在“低起点、缓坡度、匀节奏”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新课降难度、提进度、抓好落实度”工作,为高三复习工作夯实基础,赢得时间主动。在教学过程中,各班各科针对本班任务目标并结合学生实际,都对课堂教学、课外辅导以及日常训练作了定位设计,课上讲什么、练什么?课后给哪些学生补课、补什么?等等,都有具体明确的安排,尤其是在高三一轮复习、二轮复习和“211”模拟训练期间,目标定位到生,工作细化到天,任务定位到分。同时,全年级各班的补差培优工作井然有序,师生热情高、主动性强,培补效果较好,为完成“600分和一本线”任务起到了关键作用。
5、教风严谨,工作落实。“管理严格,工作落实”是2018届的工作特色。“课堂教学”有调查、有评比,“作业批改”有检查、有统计,“集体教研”有记载,有观摩,“夜晚查寝”有记录、有检查。等等,在年级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下,年级组提出的工作要求和布置的工作任务都能得到积极响应和顺利落实。尤其是在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以及后面的“211”训练等阶段,由于“训练”任务占住了大部分教学时间和学习时间,训练试题试卷的质量好坏和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训练目的的达成度和训练效果的好坏,为此,各科全组老师都制定了“训练体系集中编排、试做和审核”制度,要求全组老师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的“编、做、审”工作,很好地保障了训练试题试卷的质量,尤其是有效避免了高三后期“乱抛卷、抛乱卷”的现象。
6、珍惜学习机会,拓宽资源渠道。2018年高考是国家进入新时期以来进行高考改革的第二年,面对未知的新考向、新考法和新考题,年级组从如下两个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一方面,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轮换安排学科组长和骨干老师参加省、市、区以及兄弟学校举办的培训会、交流会,要求参会老师认真听会、做好笔记并及时在全体老师中传达、交流和讨论;另一方面,大力拓宽资源渠道,收集、甄别和利用有用信息。自进入一轮复习开始,年级组一边动员老师通过私人关系与外面学校联系,收集对方的有用信息,共享对方的宝贵资源,同时还不惜代价购买网络资源,各科安排专人下载和转载,供全组老师使用和参考。这一举措的实施,促使各科大量删减甚至干脆抛弃了先前订购的成卷、套卷,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后期试题试卷与新高考、新考向、新考法相吻合,极具时代气息。
二、遗憾和不足:
1、学生思想教育的系统性不强。由于平时的思想教育过于偏重分数和考试,轻视了学生的意志力、心理调适、职业规划等教育,导致学生学习上的急功近利行为严重,仅仅只看重眼前的考试和分数,不喜欢阅读博览,不善于摄取课外知识,不关注高考中的非智力因素,以至部分学生因考试时心理失衡而发挥失常,优秀学生的成绩上不了更高平台,许多学生在填报高校志愿时十分茫然,不知所措,少数学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极具功利思想,不会作长远规划。
2、农村学生的语文英语短板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没找到弥补短板的有效方法。受家庭条件、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农村学生的语文英语水平相比城市学生整体偏弱,导致在今年(或许以后)的高考中吃了大亏。痛定思痛,目前高中阶段延续了多年的语文英语学科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应该迅速调整和改进,学生重视理科和学习理科很累的原因能否借鉴到文科的教学和学习行为中去?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3、教师培养力度不够,科目不均衡,成熟过于缓慢。每年每学期,各个部门或机构关于教师培训、考核、评比的活动较多,但很少有老师是在安心地、认真地学习,绝大部分老师是在耗费时间、精力乃至金钱为了一张证书或几个学分而疲于应付,以至老师专业能力进步不大,成熟过慢,形成了“凼子学科”和“薄弱班级”,为学校高考成绩“上水平、提档次”带来了障碍。
艰难的2018届已经送出,即将迎来新的2021届,我们将在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继承和发扬过去好的传统和作法,弥补和改进以前的不足,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力争创造下一次的辉煌。